•  栏目 研究型文章

金融科技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实践——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

作者

摘要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金融在乡村振兴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尤其是金融产品的创新对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及解决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中国工商银行“工银e信”为例,深入分析了该创新金融产品在乡村振兴中的实际应用及影响。“工银e信”基于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有效解决了农业企业尤其是中小涉农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了农业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研究表明,“工银e信”不仅提升了农村产业链的协同效率,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通过金融科技普及推动了农村金融的数字化转型。同时,本文探讨了金融伦理在“工银e信”中的应用,包括透明性、公平性、社会责任及风险管理等方面,为金融行业在推行创新金融产品时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伦理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参考。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提升,更包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优化、农民收入增加以及农村社会治理的综合改革。而在这一过程中,金融的作用尤为关键。金融产品的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尤其是在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解决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工商银行作为我国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银行之一,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的创新,致力于将现代金融产品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以“工银e信”为例,这一基于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产品,不仅解决了农业企业尤其是中小涉农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通过创新的金融模式推动了农业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然而,金融产品创新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涉及伦理问题,如透明度、风险管理、公平性和社会责任等[3]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中国工商银行“工银e信”这一创新金融产品的深入分析,探讨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实际应用及影响,特别是在金融伦理方面的体现。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工银e信”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融资支持的过程中,如何兼顾社会责任、确保透明度、实现公平性等金融伦理原则,同时也为金融行业在推行创新金融产品时,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伦理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参考。

通过本案例研究,本文将为银行业及相关金融机构在设计和推广金融产品时提供借鉴,尤其是在确保金融产品能够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并符合伦理要求方面。最终,研究期望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创新金融产品的伦理视角,为更好地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 理论基础

2.1 社会责任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强调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特别是金融机构,应当对社会的长期福祉负责,而不仅仅是追求利润。金融机构的行为应该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找到平衡,特别是在服务农村和农业等较为薄弱的经济领域时。

工银e信通过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中小涉农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健康发展。这不仅帮助农业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流动性,进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增长,还通过金融创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的金融支持,体现了银行作为社会责任承担者的角色。通过这一产品,工行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农民和农业企业增加收入,从而对社会责任进行了有效履行。

2.2 公平性与普惠金融理论

公平性是金融伦理中的一个核心原则,强调为所有社会群体提供平等的金融服务,特别是弱势群体。普惠金融理论则倡导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使金融资源更广泛地惠及未被充分服务的群体,如农村地区的农民和小微企业。

工银e信的创新不仅使农业龙头企业获得融资便利,还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将融资机会传递给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通过这种普惠型的金融服务,工银e信帮助农村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减少了传统金融服务中的信息不对称,确保了农村企业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获得金融支持,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2.3 透明性理论

透明性是金融伦理的另一重要方面。金融产品和服务应当具备清晰透明的结构和规则,金融机构应当向客户充分披露相关信息,使客户能够明晰地了解产品的条款、费用和风险。这不仅是防止误导消费者的需要,也是增强金融市场公信力的基础。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工银e信的应用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经济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如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农民和农村中小企业由于信用历史缺乏、资产抵押不足等问题,往往难以获得传统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工商银行推出了创新的金融产品“工银e信”,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和现代金融科技的应用,切实为农业及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3.1 工银e信的基本功能与应用模式

工银e信是中国工商银行基于区块链、大数据和供应链金融创新的线上金融产品,旨在通过核心企业信用的背书,帮助其上下游供应商和相关企业获得融资支持。具体应用模式如下:

线上供应链金融:工银e信通过线上平台操作,简化了传统的金融业务流程,使农业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的供应商可以方便地申请融资。借助工商银行的工银数据金融服务平台,企业无需到线下网点办理,只需要通过平台提交必要的企业和贸易信息,就可以完成授信和贷款申请。

在工银e信的模式中,农业核心企业凭借其优质的信用,在供应链中向上下游的小微农业企业传递信用担保。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电子付款承诺函等工具获得贷款,改善融资条件,降低融资成本。

工银e信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交易信息的透明、可追溯和不可篡改。每一笔融资、交易或支付的过程都在区块链上记录,确保了供应链各方可以共享真实的贸易和融资数据,提高了信贷审批的效率与安全性。

3.2 工银e信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

工银e信在乡村振兴的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乡村振兴的核心之一是通过支持农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涉农企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然而,许多农村企业由于信用较低或资产不足,传统金融机构不愿提供融资支持。工银e信通过创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让这些中小企业能够通过核心企业的信用获得贷款,从而有效解决了农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工银e信不仅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了融资渠道,也通过供应链的延伸,帮助了上下游的小微企业解决了资金问题。通过资金流动的加速,农业产业链的效率得到了提升,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得到了更好的资源配置和技术支持,从而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传统金融服务通常难以覆盖到农村的偏远地区和中小企业,而工银e信通过线上化的服务模式,突破了地域和物理网点的限制,让更多农村企业能够平等、便捷地获得金融服务。这不仅帮助了农民和中小农业企业解决资金问题,还有效降低了他们的融资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业绿色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工银e信可以针对农业绿色项目提供专门的融资支持。通过与环保项目相关的农业企业合作,工银e信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低成本融资,支持它们实现绿色农业的转型发展。

4 乡村振兴背景下工银e信的分析

4.1 影响

工银e信是一款基于线上供应链金融和数字信用凭证的金融产品。其创新之处在于,银行通过线上平台为农业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供应商提供贷款支持,而不再依赖传统的线下信用审批和担保机制。这种模式通过线上化、智能化的服务,简化了贷款流程,降低了农民和农业企业融资的门槛和成本。

4.2 工银e信的影响分析

4.2.1 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工银e信”解决了中小农业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传统上,农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由于缺乏足够的资产抵押和信用历史,往往难以获得贷款。而“工银e信”通过供应链金融的方式,依托核心农业企业的优质信用,将信用传递至下游的中小供应商。这种模式有效降低了融资难度,提高了融资的可得性。

通过该产品,农民和农业企业可以更便捷地获得融资,资金流动更加灵活,融资成本大大降低。以往由于资金难以迅速到位,农民和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往往受制于资金的限制。而工银e信的推出,极大地改善了这一问题,提升了农业产业链的运作效率。

4.2.2 提升农村产业链的协同效率

工银e信不仅帮助单个农业企业获得融资,更通过供应链金融的方式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传统上,农业企业往往只能依赖自身的资金或通过个别渠道获得融资,这样容易导致产业链中的其他环节资金链断裂,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工银e信的推广,使得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能够共享核心企业的信用,从而加速资金在产业链中流动,提升了产业链的整体效率。这种协同效应不仅优化了资源的配置,还促进了农业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了产业的现代化与规模化[5]

4.2.3 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帮助农业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工银e信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的同时,也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工银e信通过低成本融资支持农业绿色项目的实施,促进了环保、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的转型,为农村地区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动力。

4.2.4 推动金融科技普及与数字化转型

工银e信在技术上的创新,推动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通过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工银e信不仅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还促进了金融服务的普及,打破了传统银行网点的地域限制。农村的农业企业不再需要依赖传统的线下网点,能够通过线上平台完成贷款申请、审批、发放等环节,大大简化了融资过程,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4.3 金融伦理在工银e信中的应用

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金融伦理在工银e信的设计和实施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金融伦理在这一案例中的几个关键应用:

4.3.1 透明性与信息披露

金融伦理的核心之一是透明性,要求金融机构向客户提供清晰、真实的信息,确保客户能够做出知情的决策。工银e信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信息的公开透明,所有交易、融资和支付都可以追溯,确保了金融服务过程中的信息对称。这种透明性不仅增强了农民和农业企业的信任,也帮助监管机构更好地进行监督,减少了可能出现的欺诈或滥用行为。

4.3.2 公平性与普惠金融

公平性是金融伦理中的另一个关键原则。工银e信通过创新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为农村中小企业提供了平等的融资机会。在传统的金融模式中,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担保和信用历史,往往被排除在外,而工银e信通过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使得这些企业能够平等地享受到金融服务。此外,线上化的服务模式也让更多地处偏远地区的农村企业能够享受现代金融科技带来的便捷。

4.3.3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金融机构不仅要追求盈利,还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工银e信在设计上就体现了社会责任的理念。通过帮助农村企业获得融资,工银e信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升级,同时也支持了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项目。通过这种方式,工行不仅提升了自己的盈利能力,还为农村经济、农民收入提高以及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展示了金融机构的社会价值。

4.3.4 风险管理与责任

金融产品的创新通常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工银e信通过大数据分析、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化风控机制,确保了对贷款企业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尤其是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工行能够实时监控交易信息和贷款风险,通过多重机制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并为农业企业提供适当的风险保障。这种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现了金融机构对社会和客户的责任感,避免了因过度风险暴露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结语

通过对中国工商银行“工银e信”这一创新金融产品在乡村振兴中应用的深入分析,本文揭示了金融科技在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工银e信”凭借其基于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有效破解了农业企业尤其是中小涉农企业的融资难题,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显著提升了农村产业链的协同效率。同时,该产品的推广不仅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通过金融科技的普及加速了农村金融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更为重要的是,本文的研究表明,在金融产品创新过程中融入金融伦理原则至关重要。“工银e信”在透明性、公平性、社会责任及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实践,为金融行业树立了典范,展示了如何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有效履行社会责任,保障金融服务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这不仅为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金融行业在推行创新金融产品时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社会伦理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参考。

展望未来,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金融在支持乡村产业振兴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金融行业应继续探索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同时加强金融伦理建设,确保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现贡献更大力量。

参考文献

[1]涂珂华. 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的普惠金融产品创新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22.

[2]陈国庆.如何发挥我国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J].上海商业,2022(09):90-92.

[3]郑静静.普惠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助力乡村振兴对策探究[J].商业观察,2021(35):47-49.

[4]陈敏.乡村振兴背景下晋城农信社金融服务创新策略研究[D].导师:王文莉.西安理工大学,2021.

[5]高媛.农村深化理论梳理和对我国金融改革实践的启示[J].经济研究,2019,(49)

作者简介:林子婧(2001-)女,汉,河北清河,金融专硕,公司金融

参考

涂珂华. 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的普惠金融产品创新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22.

陈国庆.如何发挥我国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J].上海商业,2022(09):90-92.

郑静静.普惠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助力乡村振兴对策探究[J].商业观察,2021(35):47-49.

陈敏.乡村振兴背景下晋城农信社金融服务创新策略研究[D].导师:王文莉.西安理工大学,2021.

高媛.农村深化理论梳理和对我国金融改革实践的启示[J].经济研究,2019,(49)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