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模数电与单片机的电子CAD多工具教学实践
摘要
针对高校电子CAD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工具单一化问题,以物联网工程专业为例,系统分析了Multisim、Proteus、Altium Designer和嘉立创EDA等主流CAD工具及其在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探讨多工具协同教学模式,提出电子CAD教学应根据课程目标灵活选用适配工具,以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研究结果为电子CAD课程改革及教学模式优化提供了参考依据。1 引言
在国家推行“无纸绘图”的环境下,掌握电子 CAD 技术,既是学生胜任现代电子设计工作的必备条件,也是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必然要求[1]。该课程顺势成为物联网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电子CAD工具完成电子产品设计的全流程工作,包括电路仿真验证、原理图设计与元件库创建、封装库制作、PCB设计与制作、设计文档输出等;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后续课程学习、学科竞赛及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该课程综合性突出,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联系紧密[1]。同时,电子CAD工具具有多样性特点,在教学中应优化电子CAD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衔接策略。基于此,本文分析高校主要使用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着重探讨电子CAD与相关课程的协同发展,助力学生深化知识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2 电子CAD工具的分析
2.1 Altium Designer
Altium公司的前身是Protel公司,于2006年推出了Protel系列的高端版本—Altium Designer 6系列,并自该系列的6.9版本以后以年份命名[2]。截至目前,已经推出Altium Designer 25版本。凭借进入国内时间早的优势,Protel曾是众多电子工程师的入门软件,也被大量高校用于教学。随着Protel停止维护,其升级版本Altium Designer延续了Protel易上手的特点,且网络学习资源丰富,适合初学者掌握基础电子设计工作,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的新选择。
Altium Designer实现了电子产品一体化开发所需技术的高度集成,在单一设计环境中整合板级和FPGA系统设计、嵌入式软件开发、PCB版图设计制造及现代设计数据管理功能[2]。其采用集成库模式,将原理图符号、PCB封装、仿真模型、信号完整性分析、3D等模型数据及其关联关系整合,减少设计流程中器件关联操作,便于统一管理,提高设计效率;具备快速生成多管脚原理图符号、符合IPC标准的封装生成工具,自带基础分类库、制造商专用库、特殊分类库,显著提升设计效率与规范性;支持层次化、多通道设计,方便复杂项目管理与设计复用;“智能粘贴”“跨应用资源交互”等功能优化设计流程;搭载的Situs拓扑逻辑布线器结合先进算法,在高速、高密度板布线及信号完整性仿真方面表现出色,并支持多人协同设计,满足团队协作需求。
然而,Altium Designer软件也存在明显局限性。随着功能的强大和操作的人性化,软件的体积变得庞大、占用内存较高,运行效率受影响;作为国外商业软件,虽然其有免费试用期,但其授权价格较高,对教育机构和个人用户存在一定经济门槛。
2.2 Proteus
Proteus是由英国Lab Center Electronics公司开发的一款功能强大的电子CAD工具软件[3],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过程。其以电路仿真为核心竞争力,具有丰富的元件库和强大的仿真引擎,同时整合原理图设计与PCB布局功能,为电子设计与教学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涵盖了从电路设计到产品落地的完整流程,支持模拟电路、数字电路、混合信号电路及51、STM32、AVR、MSP430系列等的单片机与外围电路的设计和协同仿真,能够将Keil工具生成的HEX文件导入到单片机中进行仿真,在原理图中模拟实物运行状态与过程,仿真效果贴近真实。达到不借助开发板就能实现软硬件的协同验证,给单片机等课程的学习带来了良好的体验。软件本身还集成了各种常用的仪器,如电压表、电流表、信号发生器、逻辑分析仪等,可以满足信号分析的基本需求[4]。
2.3 Multisim
Multisim是由美国NI公司推出的一款基于Windows平台的电子电路仿真与设计工具,元件库丰富,几乎包括了模数电课程中需要的所有元器件,学生可直接从元件库内调用相应的元件完成电路设计,通过调试后即可实时观察实验现象与结果,并且可根据自己的需求修改元件的参数,有助于学生理解元器件的使用功能及使用方法[5]-[6]。软件界面设置清晰,操作简易方便,采用直观的图形化界面,将元件库、电路编辑区和虚拟仪器面板合理布局,学生容易上手。还提供了多种虚拟仪器,包括万用表、函数发生器、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能够满足各种测量需求,在仿真功能方面,支持多种分析模式,如直流工作点分析、交流分析、瞬态分析、傅里叶分析等,可以帮助用户深入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7]。仿真引擎基于SPICE算法,结果较为准确可靠,能够真实反映实际电路的运行情况。
2.4 嘉立创EDA
嘉立创EDA是嘉立创科技集团旗下子公司于2010年开始研发的国产板级EDA设计软件,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将电路设计、仿真、PCB绘制和团队协作集成于一体,为国内电子工程师提供了全新的设计工具选择[8]。软件采用云端架构,基于浏览器运行,本体仅200MB左右,安装简便无需破解。其服务器部署在国内,访问速度快,支持AD文件导入导出,兼容性强。与国外主流工具相比,全中文界面降低了使用门槛;“工程+原理图”一体化设计简化了文件管理;“符号+封装+3D模型”三图一体的元件展示提升了设计效率[9]。嘉立创EDA深度整合了立创商城资源,支持实时查看元件库存和价格。开创了“拼单智造”模式,将EDA软件与PCB制造服务无缝衔接。工程师可在线完成从设计到打样的全流程,最快12小时即可出货[10]。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电子行业内非常重要,没有了该软件,无法完成电路原理图和PCB的设计,更不能生成PCB打样用的Gerber文件。目前我国的主流软件大多还是以国外的为主。而嘉立创的出现,紧跟国产化软硬件的替代潮流,免去国外PCB工具版权困扰,降低了学习成本,优化了设计流程,打通了产业闭环。
3 教学实践
3.1模拟电子技术
模拟电子技术是物联网工程的专业必修课,旨在通过讲授半导体器件、放大电路、集成运放、反馈电路、信号运算与处理等内容,培养学生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使其具备分析与设计模拟电子电路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该课程采用“理论课+实验课”模式进行教学,传统实验课多以实验箱完成验证性实验,主要锻炼学生的模仿能力,限制了其主观能动性。目前,许多高校已转向“仿真+电路制作”的实验模式:学生首先利用电子CAD工具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通过调整元器件或参数使仿真结果符合要求,再搭建实际电路完成最终验证。尽管仿真与实际电路可能因元器件标称值与实测值偏差、外界干扰或电源精度等因素存在差异,需局部调整参数,但相比如图1所示的传统面包板实验易出现接口松动、接触不良等问题,这种方法显著降低了实验门槛,避免出现因操作繁琐导致的学生信心受挫现象。此外,传统面包板实验受限于场地、元器件数量及种类,且无法体现实际电子产品开发流程(如大规模生产要求),而仿真与电路制作结合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实验灵活性,也更贴合工程实践需求。
Figure 1.
图1 两级放大电路的面包板搭建电路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电路设计效率,并方便元器件和参数的调整与验证,本课程引入了电子CAD工具。图2展示了Multisim的仿真电路图,该软件集成了多种仿真工具,可帮助学生直观分析电路性能,例如观察输入/输出波形变化、使用万用表测量关键参数等。这种方式减少了繁琐的电路搭建过程,使学生能更专注于电路原理的理解和实践应用。当仿真结果达到实验要求后,再在面包板上进行电路搭建验证,但是若想使电路稳定运行,抗干扰、抗机械损伤能力提升,建议引入PCB设计(可选择Altium Designer或者嘉立创软件),并完成元器件焊接(如图6所示),使其更贴近实际工程应用。可见电子CAD工具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Figure 2.
图2两级放大电路的Multisim仿真
3.2数字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是物联网工程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讲授数字逻辑基础、逻辑代数、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知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基本技能;通过查阅集成电路手册,正确选用所需的数字集成芯片;学会数字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系统调试及故障排除,为后续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但其内容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且涉及大量的集成电路模块,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开设了实验课程,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电路各个模块的工作原理,具备灵活运用“数字电路”模块设计的能力[11]。
传统数电实验和传统模电实验一样,也是使用实验箱验证的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入电子 CAD工具。如图3,在教材上的例题“用两片8线-3线编码器CD4532组成16线-4线优先编码器”的基础上增加0-15进制的开关输入,集成译码器、数码管和字发生器,实现开关输入数字的自动循环显示。并且利用Multisim中的逻辑转换器可以实现真值表、原理图、表达式之间的相互转化,该功能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验证其对三者的转换是否正确,而且提高了电路设计效率,但是此功能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使用,避免学生过度依赖工具而弱化手工逻辑推导能力。
Figure 3.
图3 Multisim在数电中的仿真案例
除了Multisim软件,Proteus软件同样支持模拟与数字电路的仿真功能,图4为学生设计的交通灯电路及仿真。虽然Proteus还具备PCB的设计和绘制功能,但学生最终选择使用嘉立创EDA来完成,原因主要在于可直接通过立创商城完成元器件的选购,采购比较便利;嘉立创经常推出优惠卷促销方式,制板价格比较实惠;支持一站式完成元器件的采购与PCB制板流程,省时省力。图5和图6为学生使用嘉立创EDA实现PCB的设计与实物制作。
Figure 4.
图4 交通灯电路及仿真
Figure 5.
图5 交通灯电路的PCB绘制
Figure 6.
图6 交通灯电路的实物图
3.3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主要讲解单片机的原理及应用,内容涵盖单片机片内硬件结构、各功能部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扩展接口及外围电路的设计等。图7为学生进行的智能井盖监测系统设计,该系统通过Proteus软件进行仿真,将Keil编写的HEX文件导入到STM32单片机中实现该系统的软硬件联合仿真验证。体现了电子CAD工具在该课程学习中的有效应用。与课程教材通常仅针对一款主要的单片机(如51或者STM32)不同,该软件内部元件库资源丰富,允许学生根据项目需求灵活选择单片机类型。同时软硬件的结合能够方便学生排查软件和硬件问题。待验证无误后,可通过专门的 PCB 绘图软件完成电路板的绘制与制作,最终形成实物。
Figure 7.
图7 智能井盖监测系统设计
3.4项目式驱动教学
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蓝桥杯等学科竞赛的硬件设计离不开电子CAD工具支持,但这类竞赛多面向学优生或电子设计爱好者,难以覆盖大多数学生。当前不少教师在课内推行的项目式教学,也常局限于本课程的硬件设计。对此,本文提出结合社会资源,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实践,利用课外学习资源提升实践能力,避免与社会脱节。例如,鼓励学生参加嘉立创公司开设的实训营,直观体验从电路设计、器件选择、PCB 绘制、元器件购买及焊接到测试、调试的完整电子设计流程。以2025年的机器狗项目为例,该实训营不仅指导参与者完成电路软硬件设计,还支持在立创商城直接下单 3D 打印外壳,实现了软硬件结合加外壳设计的成品制作,班级学生参与后反响热烈,展示时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
4 总结
从上面内容可以看出,在教授电子CAD课程时,教师不应该仅限在只教学生会使用一种工具,而应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及后续课程安排,贯穿电子设计全流程,培养学生选择适配工具的能力。对于将电子CAD课程开设在模数电和单片机课程之前的专业,学生学习该门课程时虽然只会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与模仿绘制,但随着后续课程的推进,学生会逐步深化对电子CAD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够借助适配的工具促进对后续课程的理解和实践。对于电子CAD课程开设在上述课程之后的专业,学生因为已经有相关电路或单片机知识基础,学习电子CAD课程会更加轻松。虽然看似学好该门课程需要掌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比较多,但是大多数软件操作界面与流程具有共同性,学生学起来不是很难,教师只需要教授学生熟练掌握一种工具,让学生了解其他工具特点,引导学生能够选择适配工具即可。电子 CAD 作为电路板绘制、电路设计及 PCB 制作的基础课程,其扎实掌握需以模数电、单片机等课程体系为支撑,同时该课程也能助力学生深入理解和实践这些关联课程。
参考文献
[1]张涛.电子CAD课程的教学探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6(1):72-73.
[2]闫聪聪,杨玉龙.Altium Designer 16基础实例教程[M].人民有限出版社,2017.
[3]李菲,张晓荣.基于Proteus仿真软件的数字电子时钟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19(34):41-44+51.
[4]候倍倍.基于Proteus的“数字电路”实验课程智慧教学探索[J].无线互联科技,2024,21(22):104-108.
[5]张辉,何春燕,王玮.Multisim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课程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21:17-19.
[6]赵年顺,李铮,周云艳,等.Multisim在电工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电脑与信息技术,2023,31(06):33-35+78.
[7]张磊.基于虚拟仪器的便携式多功能综合电子实验平台的设计[J].科学技术创新,2020,(09):102-103.
[8]叶成彬.“嘉立创EDA”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23,(10):126-129.
[9]尹小田,李静.嘉立创EDA在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的优势和应用[J].现代信息科技,2025,9(01):183-187.
[10]郜小平.嘉立创拼单智造为工程师提供“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N].南方日报,2024-11-29(T14).
[11]宋阳,贾惠芹,刘昕,等.基于工程能力的数字电路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J].电子技术,2024(3):363-365.
作者简介:孟星(1990—),女,汉,云南昭阳区,硕士,助教,毕业于四川大学,就职于昭通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基金项目:昭通学院一流本科课程项目;项目名称:数字电子技术;项目编号:Ztujk202557
如何引用
参考
张涛.电子CAD课程的教学探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6(1):72-73.
闫聪聪,杨玉龙.Altium Designer 16基础实例教程[M].人民有限出版社,2017.
李菲,张晓荣.基于Proteus仿真软件的数字电子时钟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19(34):41-44+51.
候倍倍.基于Proteus的“数字电路”实验课程智慧教学探索[J].无线互联科技,2024,21(22):104-108.
张辉,何春燕,王玮.Multisim在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课程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21:17-19.
赵年顺,李铮,周云艳,等.Multisim在电工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电脑与信息技术,2023,31(06):33-35+78.
张磊.基于虚拟仪器的便携式多功能综合电子实验平台的设计[J].科学技术创新,2020,(09):102-103.
叶成彬.“嘉立创EDA”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2023,(10):126-129.
尹小田,李静.嘉立创EDA在印制电路板设计与制作的优势和应用[J].现代信息科技,2025,9(01):183-187.
郜小平.嘉立创拼单智造为工程师提供“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N].南方日报,2024-11-29(T14).
宋阳,贾惠芹,刘昕,等.基于工程能力的数字电路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J].电子技术,2024(3):363-365.
版权
未提供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