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 研究性文章

全媒体时代新媒体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

摘要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势头正盛,这就使得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需求愈发紧迫,构建起创新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变得非常必要。本研究结合当下的新媒体专业教育状况,系统分析已存在的各种问题。课程体系设计时要重视结构布局的改进,增添新媒体前沿技术和多平台运作等操作性强的板块,缩减纯理论知识的教学比重。在教学方法上也要加强实训环节的重要性,用模拟真实项目流程的办法去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采用具备行业经验的专职教师,而且要促使在职教师到新媒体企业去做实践工作,从而全方位提升复合型新媒体人才的培养效果。

引言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社会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产业变革的实际需求,产教深度融合成为必然趋势。深入研究新媒体专业领域内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有利于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对接,也有利于为新媒体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保障[1]

1.全媒体时代下新媒体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1新媒体技术发展趋势

全媒体时代演进过程中,新媒体技术发展呈现加速态势,人工智能技术已深入介入新媒体领域,其关键之处在于智能推荐算法能够解析用户行为数据及偏好特性,从而做到个性化的信息推送,信息传播的准确度和效率均得到提升。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前沿技术正在渐渐渗入到新媒体的内容生产和分发环节当中,给受众带来更为沉浸式且交互性较强的媒介感受。新闻传播当中,虚拟现实(VR)技术可以营造出沉浸式的场景,让受众更深入地融入到新闻语境中,增强现实(AR)技术凭借其动态交互的功能来加强商品的展示效果[2]

1.2行业人才需求特点

新媒体领域的人才需求有着明显的特色。一方面跨学科融合型的专业人才很受重视,这类人才要全面掌握新闻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技巧,还要具备新媒体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比如视频剪辑软件的使用,数据统计分析等等这些核心技能。另一方面创新能力是这个行业人才的重要竞争力,如今这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做到可持续发展。短视频创作方面,原创主题构思,创新拍摄手法,精湛剪辑技艺都是提高作品关注度的重要因素,高效团队协作能力,跨文化交流技巧同样突出,新媒体项目常常牵涉到多个部门合作,跨学科整合,伴随行业国际化程度持续上升,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既利于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又可显著改善内容的全球流传效果。如表1所示:

表1 人才需求特色及具体要求分析

人才需求特色 具体要求
跨学科融合 掌握新闻传播学理论与实务,具备新媒体技术操作能力(如视频剪辑、数据统计分析)
创新能力 有创新思维,在短视频创作中能进行原创构思、采用创新拍摄手法和精湛剪辑技艺
团队协作与跨文化交流 具备高效团队协作能力;拥有跨文化交流技巧,利于开拓海外市场、提升内容全球传播效果
Table 1.

2.新媒体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2.1现有培养模式概述

当下,新媒体领域正在创建起以产教融合深入发展为特色的新一代人才培育体系。在课程规划方面,某些高校已经把企业实际需求加入到教学规划当中,增加了新媒体运作,数字营销等实践指向型板块;就教学方法而言,大多采取项目推动的教学理念,把企业真实案例分解成具体任务,促使学生分组协作去完成项目,这样就能切实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水平,校企协同育人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包含共同创建实训基地,推行定制化培养计划等等。有些高校与知名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依照行业人才需求制订个性化的培育方案,做到毕业生和岗位需求的精确对接[3]

2.2取得的成效

新媒体专业领域,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收获了明显成果,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或者实习实践,把理论知识变成操作技能,系统把握新媒体平台运作和内容创作的关键能力,特别在新媒体内容制作上,学生的作品质量和流传效果都做到了突飞猛进的改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走向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产教深度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职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能够更好地契合岗位需求,相对于传统培养模式下的薪酬更加具有竞争力,高校的专业建设也由此得到优化和升级[4]

2.3存在的问题

当下新媒体领域里,产教融合人才培育模式还存在不少亟须解决的难题,在深度与广度方面,校企合作大多处于形式化阶段,没有深入到核心课程设计,教学质量评判等关键环节,大多数活动仅仅停留在实习安排或者就业推荐之类的浅层互动层面。就师资队伍而言,虽然有些院校吸纳了企业兼职教师,但是数量不多且流动频繁,校内教师参加企业实践的机会有限,使得他们无法有效地积累实践能力,进而无法很好地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实训。

3.新媒体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

3.1课程体系优化

新媒体专业范畴内,课程体系改良成为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关键环节,应当联系新媒体行业发展状况以及人才培育需求。针对已有的课程架构展开系统性重塑并实施动态调整,可把新媒体技术类课程同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加以融合,促使学生既加深理论学习又加强实际应用能力,改进内容创作与流传效能,应该明显加大实践教学所占比例,增添更多按照真实项目情况而设的规划实训课程。比如新媒体平台运作模仿,数字内容制作训练之类的板块,进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改善。要重点塑造课程体系的模块化架构,包含基础,专业,拓展这三个层级,基础模块着重于新媒体领域的主要理论和基本技能传授,专业模块针对某一新媒体方向做深入探究,比如新媒体营销或者内容生产之类的话题,拓展模块致力于引入跨学科的知识以及前沿技术,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大他们的认知范围。

3.2实践教学改革

在推动新媒体专业产教深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里,实践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创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从一个方面来说,要整合校内外的实习基地资源,在学校内部创建新媒体实训中心,购置先进的设备,专业软件,营造出真实的职场环境。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借助数字化平台执行线上实训项目,比如跟企业合作,执行远程协作的任务,引导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下完成项目的操作,更新实践教学的方法,采用案例剖析法,选取一些典型的媒体案例加以剖析研讨,让学生系统把握行业的知识并且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可形成竞赛推动型的实践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参与到短视频制作,新媒体营销筹划等有关专业赛事当中,“以赛促学”来加强他们的革新意识和竞争素养,要健全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塑造起多维度的评定指标架构,从成果产出,过程管理以及团队合作等诸多方面全面考察学生的整体表现。

3.3师资队伍建设

新媒体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重点是师资队伍建设与配置,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一方面加强高校教师和企业专家双向交流,让教师去企业做实践项目或者挂职锻炼,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企业专家要经常到学校去做讲座和技术指导,把最新理论和具体案例结合起来教给学生,形成系统化、分层次的师资培训体系很重要。因为新媒体技术更新很快,所以要及时安排教师参加各种进修活动,保证他们的专业知识不会过时,还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扩充师资上可以请一些行业精英、自由职业者这些外部优秀人才来当兼职老师,这样能让师资结构更丰富,教育质量也更高。

4.创新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

4.1政策支持

政策引导成为新媒体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政府部门要出台专门性法规,促使高校同企业达成深度合作,采用税收减免之类的奖励政策,降低企业参与时的经济压力,提升其合作意愿。设立专门的新媒体领域产教融合项目资金,覆盖课程开发,教师培训,实践基地创建等各个方面,政府应当利用政策手段调节校企双方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矛盾,协调各方利益诉求,给高效的产教协同赋予稳固的制度支撑[5]

4.2校企合作机制

创建新媒体专业范畴产教深度交融的人才培育体系,关键之处在于塑造高效协作的校企合作平台,双方要依照平等互利原则,形成互惠互利的合作架构,确定各自的职责范围,按照这些划定共同制订人才培育方案,课程规划以及教学计划,企业须按照岗位需求给出具体的人才标准,高校则按照企业的反馈展开定向培育。而且还要创建起常规的双向交流机制,定时举办联席会议,快速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督评价组织。从项目执行情况,教学质量等角度出发,对合作成果展开动态监测并予以综合评判,以此来保证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具有实际效果并具备持续发展的能力。

4.3质量评价体系

创建起一套系统化且科学化的品质评定体系,这是保证新媒体专门人才开展产教交融培育的关键,这样的评定体系应包含多种要素:针对学生执行全面性评判,从各种知识掌握情况到动手技能以及创新力量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地考察他们的成长状况。冲破传统考察形式的局限,在此之中,格外重视考察他们的在公司实际项目中发挥作用的状况以及参加各路新传媒大赛所取得的成绩。对于教师队伍的评定也要完备起来,重视教师的专业水平,从事过的相关经验以及给予学生学业进步的指导成效等事项。改良课程设计审查步骤,保证教学资料契合行业发展走向,并凭借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如图1所示:

Figure 1.

图1 新媒体产教融合人才培育品质评定体系分析

5.创新培养模式的实施与展望

5.1实施步骤

要创建起创新型人才培育体系的时候,应当遵照系统性原则。首先就是开展前期调研和方案设计工作,全面了解新媒体行业发展走向,人才需求特点,既有产教融合机制的优势与短板,再制订包含具体目标,任务安排,时间规划在内的实施方案。在执行阶段,要逐步推进各种改革举措,先改动课程体系,通过专家论证改良课程内容,更新实践教学形式,创建起多种类的实训基地并探究新的教学办法。最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师培训水准,加深校企合作育人力度。要创建起系统化的全流程监控和动态调整机制,组建专门队伍全程跟踪创新人才培育方案的执行情况,及时察觉并妥善处理存在的问题,还要塑造科学的周期性评价和回馈体系,在一定周期里全面考查这种模式的实际运行状况,把教师和学生的想法以及行业的意见融合起来,给不断改良给予数据支撑。

5.2预期效果

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可能会达成多维积极效果。就个人发展来说,这样的模式可以促使学生变成符合新媒体行业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在知识结构上,学生既可全面掌握新媒体理论体系,又可创建跨学科的知识架构,在操作技能上,可以灵活使用各种新媒体技术工具,独自完成项目规划,内容创作,运作维持等全部流程的工作。在革新能力方面,拥有不断改良思维模式的能力,在新媒体领域取得明显优势。高校专业建设会得到很大改善,拿新媒体专业来说,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更新,师资队伍改良等已经有所成效,这样做有益于改进教育品质,而且能加强社会服务功能,企业可以从中得到更高层次的新媒体人才存储,符合自身发展需求,提高核心竞争力,促使市场活跃,经过完善创新型人才培育制度,也许可以推动整个新媒体产业全面升级转型,助力行业达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5.3未来发展方向

新媒体专业领域内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有着广大的发展前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科技不断革新,这个模式会更加重视学生利用新技术的能力,比如用人工智能做内容更新设计,或者靠大数据做精准营销,国际化发展是这个领域的重要趋势。因为新媒体流传有明显的跨国特征,产教融合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要培养出既有全球眼光又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新媒体专业人才。产教融合模式正在朝着个性化的培养路径转变。通过精确把握学生的兴趣偏好,能力特点以及职业规划,形成契合个体特质的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进而达成多样化的培育目的。

结语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加强新媒体领域的中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一大重要的而且是有价值的工作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机制,建立支撑保障系统都是可行的方法。这些都可以提升人才培育质量的效果,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有益于新媒体行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并能促进教育与产业更好地结合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采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践行[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63-64.

[2]吴航行,杨华,高丹阳.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产教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为例[J].传媒,2022,(13):87-89.

[3]张蝶.基于产教融合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人才资源开发,2022,(20):15-17.[4]蔡梦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韩山师范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为例[J].新闻传播,2023,(17):16-18.

[5]林嵩,胡艾婧,李光辉.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产教融合的现状问题与深度发展思路[J].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41(06):847-852.

参考

宋采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践行[J].课程教育研究,2019,(14):63-64.

吴航行,杨华,高丹阳.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产教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为例[J].传媒,2022,(13):87-89.

张蝶.基于产教融合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人才资源开发,2022,(20):15-17.[4]蔡梦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韩山师范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为例[J].新闻传播,2023,(17):16-18.

林嵩,胡艾婧,李光辉.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产教融合的现状问题与深度发展思路[J].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3,41(06):847-85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