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 研究性文章

乡村体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

  • 河北工程大学 临床医学院 , 中国
  • 河北工程大学 管理工程与商学院 , 中国
  • 河北工程大学 体育与健康工程学院 , 中国

摘要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乡村体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通过对乡村体育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社会资本以及产业融合潜力的分析,揭示其如何从文化传承与认同、社会关系网络构建以及经济发展动力等多个层面推动乡村振兴。研究表明,乡村体育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能够强化文化认同,提升乡村居民的文化自信;其在促进人际交往和社区凝聚力方面的作用,有助于积累社会资本,优化乡村治理结构;同时,乡村体育与旅游、农业等产业的融合,为乡村经济注入新活力,创造更多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引入大量实际案例、数据支撑及理论拓展,为理解乡村体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提供了更详实的理论依据,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了更具操作性的参考。

1.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在这一战略背景下,乡村体育作为乡村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凸显出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近年来,“村 BA”“村超” 等一系列乡村体育赛事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热潮,“村 BA” 总决赛单场直播观看人数突破 5000 万,全网话题阅读量超 30 亿 ,这些数据直观展现了乡村体育的强大吸引力与活力,也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机遇。​这些现象引发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乡村体育究竟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其作用机制是什么?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充分挖掘乡村体育的潜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已有部分研究关注到乡村体育对乡村发展的促进作用,但在作用机制的系统性分析、实际案例与理论结合的深度上仍有拓展空间,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展开更深入探讨。​

2.乡村体育的内涵与特征

2.1乡村体育的定义​

乡村体育是指在农村地区开展的,以当地居民为参与主体,具有休闲娱乐、健身锻炼、文化传承等功能的体育活动的总称。它既包括传统的乡土体育项目,如赛龙舟、舞龙舞狮、武术等,这些项目深深扎根于乡村的历史文化土壤,承载着乡村居民的集体记忆;也涵盖了现代体育项目在乡村的普及与发展,如篮球、足球、广场舞等,这些项目为乡村体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满足了乡村居民多样化的体育需求。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来看,乡村体育是乡村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身体活动的展示,更是文化符号、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的传递载体。例如,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项目与民俗紧密相连,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

2.2乡村体育的特征

与城市体育相比,乡村体育具有鲜明的特征。首先是地域特色性,乡村体育项目往往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民俗文化紧密结合。在水乡地区,赛龙舟成为一项极具代表性的体育活动,它起源于当地的水上生产和祭祀习俗;而在山区,可能会出现与山地环境相关的登山、攀岩等特色体育项目。以浙江温州的龙舟文化为例,当地龙舟赛事历史悠久,每艘龙舟都有独特的装饰和文化寓意,其制作工艺、下水仪式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地域体育文化景观。​

其次是参与的群众性和自发性,乡村体育活动通常由村民自发组织和参与,不需要过多的专业指导和复杂的组织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农闲时期,超过 70% 的乡村都有自发组织的体育活动 。这些活动往往以家庭、邻里为单位参与,在活动过程中,村民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形成了良好的体育氛围。​再者是活动时间的季节性,受农业生产规律的影响,乡村体育活动大多集中在农闲时节,既不影响农事生产,又能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的机会。例如在北方地区,冬季农闲时,村民们会组织冰上运动、拔河比赛等;而在南方,秋收后会举办各类民俗体育活动,如舞狮、秋千竞赛等。​

最后是形式的多样性,乡村体育活动形式不拘一格,既可以是正式的体育比赛,也可以是日常的健身活动或民俗表演,满足了不同年龄、性别和兴趣爱好的村民需求。一些乡村将传统手工艺制作与体育活动相结合,如举办竹编比赛、剪纸接力赛等,既传承了传统技艺,又增添了体育活动的趣味性。​

3.乡村体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

3.1文化传承与认同机制

3.1.1 乡村体育作为文化载体​

乡村体育是乡村文化的生动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传统的乡土体育项目,如舞龙舞狮,起源于古代的祭祀和庆典活动,其动作、服饰、音乐等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广东佛山的醒狮为例,醒狮的制作工艺讲究,狮头的造型、色彩搭配都有严格的规范,不同颜色的狮头代表不同的寓意;醒狮的鼓点节奏也有多种变化,每种节奏对应不同的表演情境。通过参与这些体育活动,乡村居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先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了解乡村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承不仅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精神根基。​

此外,乡村体育还承担着文化教育的功能。在许多乡村,老一辈通过言传身教,将传统体育项目的技巧、文化内涵传授给年轻一代。例如,在贵州的一些苗寨,长辈们在农闲时会组织年轻人学习苗族武术,在学习过程中,向他们讲述武术的起源、招式背后的故事,使年轻一代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传承了民族文化。​

3.1.2 强化文化认同与自信​

参与乡村体育活动能够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当村民们共同参与到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中时,他们会意识到自己是乡村文化的传承者和守护者,从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在云南丽江的纳西族乡村,每年举办的东巴舞比赛吸引了众多村民参与,比赛中,村民们身着传统服饰,展示古老的东巴舞技艺,这种活动不仅让纳西族文化得到传承,更让村民们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

这种文化认同有助于凝聚乡村居民的力量,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从社会学角度分析,文化认同能够减少乡村社会的冲突和矛盾,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在一些多民族聚居的乡村,通过共同参与体育活动,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尊重,增进了民族团结,共同推动乡村发展。​

3.2社会资本积累机制​

3.2.1 促进人际交往与社区凝聚力​

乡村体育活动为村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交平台,促进了人际交往和社区凝聚力的提升。在体育活动中,村民们打破了家庭和邻里的界限,共同参与、相互协作,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以四川成都某乡村的广场舞活动为例,每天傍晚,村民们自发聚集在广场上跳舞,在跳舞过程中,大家交流生活琐事、分享生产经验,原本陌生的村民逐渐熟悉起来,形成了紧密的社区关系。​无论是日常的广场舞活动,还是举办大型的乡村体育赛事,都能吸引大量村民参与,形成热闹的社区氛围。这种社区凝聚力的增强,有助于解决乡村社会中的各种问题,推动乡村社区的和谐发展。例如,在一些乡村,通过体育活动建立的良好社区关系,使得村民们在面对公共事务时能够更好地协商合作,提高了乡村治理效率。​

3.2.2 构建社会关系网络​

乡村体育有助于构建和拓展乡村社会关系网络。通过参与体育活动,村民们不仅与本村居民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系,还可能与周边乡村甚至城市的体育爱好者产生互动。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举办的侗族多耶体育文化节为例,该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体育爱好者,当地村民通过与外来者的交流合作,建立了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些外来者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等资源,还为乡村带来了新的发展理念和信息。​

一些乡村通过举办特色体育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参赛者,这些外来者与当地村民建立了联系,为乡村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创造了机会。同时,乡村居民通过参与外部的体育交流活动,也拓宽了自身的视野,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3产业融合发展机制​

3.3.1 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

乡村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为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以乡村体育赛事为依托,结合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可以开发出具有吸引力的体育旅游产品。“村 BA”“村超” 等赛事的举办,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赛,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据统计,“村超” 举办期间,贵州榕江县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超过 300% ,当地的民宿入住率高达 90% 以上,特色餐饮供不应求。​

游客在观看比赛的同时,还可以体验乡村的农家乐、采摘园等旅游项目,感受乡村的风土人情。这种体育旅游融合模式,不仅增加了村民的收入,还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一些乡村还开发了体育旅游线路,如将体育赛事场地与周边的自然景点、历史文化遗址串联起来,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

3.3.2 体育与农业产业融合

体育与农业产业的融合也具有巨大的潜力。通过开展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体育活动,如农事体验、农耕竞技等,可以将农业资源转化为体育旅游资源。一些乡村推出了 “亲子农耕运动会”“稻田足球赛” 等项目,让游客在体验农业生产的同时,参与体育活动,增加了农业产业的附加值。例如,在江苏某乡村举办的 “稻田插秧比赛”,吸引了大量城市游客参与,游客们在比赛过程中了解了水稻种植知识,体验了农耕乐趣,同时也为当地农业带来了额外收入。​

此外,体育产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农产品的销售,通过举办体育赛事和活动,宣传和推广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实现体育与农业的互利共赢。一些乡村在体育赛事现场设置农产品展销区,让游客在观赛的同时购买新鲜的农产品;还有的乡村通过网络直播,将体育赛事与农产品销售相结合,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4.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乡村体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发现乡村体育在文化传承与认同、社会资本积累以及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体育强化了文化认同和自信,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动力;其在促进人际交往和社区凝聚力方面的作用,有助于积累社会资本,优化乡村治理结构;而乡村体育与旅游、农业等产业的融合,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创造了更多发展机遇。这些作用机制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乡村的全面振兴。​

在未来的乡村振兴实践中,应进一步重视乡村体育的发展。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乡村体育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完善乡村体育设施建设,培养专业的体育人才,为乡村体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例如,可以制定乡村体育设施建设标准,按照不同地区的人口规模和需求,合理规划建设体育场地;同时,加强与高校、体育培训机构的合作,为乡村培养体育教师、教练等专业人才。

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挖掘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体育项目,推动乡村体育与文化、旅游、农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地域品牌效应的乡村体育产业。可以通过举办乡村体育文化节、体育产业博览会等活动,展示乡村体育产业的发展成果,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乡村体育产业建设。

此外,还应加强乡村体育的数字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开展线上体育赛事、健身指导等活动,扩大乡村体育的影响力。通过举办更多丰富多彩的乡村体育活动,吸引更多的乡村居民和外来游客参与,不断提升乡村体育的影响力和活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乡村体育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力,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康东伟,韩英,于雪斗.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作用、困境与完善路径[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01):36-40.

[2]孙卫平.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提升路径[J].当代体育科技,2025,15(11):90-92.

[3]高帆,常媛媛.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发展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25,47(02):99-104.

[4]董成浩,孙延昭.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困境与优化路径[J].当代体育科技,2025,15(04):94-98.

[5]康东伟,韩英,于雪斗.知识型员工知识心理所有权对知识隐藏的影响研究:社会地位的调节中介作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9(06):73-80.

基金项目:河北省体育局体育科技研究项目:乡村体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5QT23)

参考

康东伟,韩英,于雪斗.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作用、困境与完善路径[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01):36-40.

孙卫平.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提升路径[J].当代体育科技,2025,15(11):90-92.

高帆,常媛媛.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发展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25,47(02):99-104.

董成浩,孙延昭.体育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困境与优化路径[J].当代体育科技,2025,15(04):94-98.

康东伟,韩英,于雪斗.知识型员工知识心理所有权对知识隐藏的影响研究:社会地位的调节中介作用[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9(06):73-80.

作者简介

  • 河北工程大学 临床医学院 , 中国
  • 河北工程大学 管理工程与商学院 , 中国
  • 河北工程大学 体育与健康工程学院 ,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