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 研究性文章

会计制度下中职校内控制度

作者

摘要

在中职教育发展进程中,内部控制体系是构建和完善会计核算体系的核心。当前,中职学校虽初步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但存在制度不完善、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在会计制度实施后,更面临制度适应与实施困难等挑战。会计制度对中职校内控制提出全面规范财务行为、严格审批流程等要求,同时也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供指引。为此,需从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监督、提升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构建策略,并通过设定评估指标、开展定期评估反馈实现持续优化。研究表明,强化中职学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优化,能够有效提升内控效能,保障学校财务管理规范高效运行,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筑牢基础。

中职业技术学校内部控制体系是建立和完善会计核算体系的关键所在。中职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本课题拟就中职会计新体制下如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和优化对策进行研究,希望能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有所借鉴。中职业学校在实行会计制度后,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受到了严峻的考验。首先,我国现行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不能满足会计制度的需要。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定期的评价和反馈机制,不断地改善和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为中职教育的良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1 中职校内控制制度的现状与挑战

1.1中职校内控制制度的现状分析

中职学校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从制度上看,我国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都已初步建立起了内部控制体系,包括财务管理、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等内容。但是,目前我国内控制度还不够完善,不够完善,不够科学。另外,在实施过程中,目前中职中小学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程度还不高,存在着许多问题。目前,很多学校还停留在传统的人工作业模式,缺少现代化的信息管理体系。这不仅对内控的有效性和精确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加大内控风险。

1.2会计制度下中职校内控制面临的挑战

会计体制对中职校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制度适应与实施困难是两个关键问题。随着会计体系的引入,中职学校内部控制体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与之相适应。这既涉及到学校管理体制的修改与改进,更是学校全体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以保证新体制的顺利推行。但是,中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长期存在着一种惯性思维,使之难以适应。同时,会计准则也对中职校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加强内控监督和信息化建设,这无疑加大了校内内部控制的难度。为此,中职校要积极地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迎接这一挑战[1]

2 会计制度对中职校内控制的影响

2.1会计制度对中职校内控制制度的要求

会计制度对中职学校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该体系既要涵盖校内的全部财务行为,又要规范校内的各种经营过程。比如,在采购方面,要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审核,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另外,在基金的使用与补偿方面,还应进一步完善审批流程,中职教育要想与之相适应,就需要积极地建立和完善校内的内控体系,保证校内的经营行为符合规范、高效[2]

2.2 会计制度对中职校内控制制度的促进作用

在中职业学校实行新的会计核算体系时,不能忽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该办法的出台,对中职校内部控制具有更清晰、更标准的指引,对构建完善的校内内部控制制度具有重要意义[3]

总之,中职业技术学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强化内部控制与自我评估等都将对内部控制体系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这种推动效应可以帮助中等职业学校更好地解决内部控制带来的挑战与问题,从而提升其内控的效能与效能,为学校的平稳发展与不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4]

3 中职校内控制制度的构建策略

3.1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中职业技术学校内部控制体系是建立和完善会计核算体系的关键所在。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高校财务管理规范化和高效率运行的重要保证。要提高的内部控制水平,就必须从多方面进行努力。加强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程度,我们就能让学校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更加有效,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5]

3.2 加强内部控制监督

在会计体制下,对中职学校内部监控体系进行监管是非常必要的。内部控制监控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在保证校内内控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及时地发现并修正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提升中职学校的总体管理水平与风险防范能力。为此,中职教育必须建立完善的内控监控体系,以保证内控体系的有效运行。才能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执行,从而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的总体管理和风险防范水平。

3.3 提升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

中职业技术学校内部控制体系是建立和完善会计核算体系的关键所在。而提高中职学校内部控制的效能与质量,则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高校内控信息系统的建设,一方面有利于高校内部控制的快速、准确,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高校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6]

在会计准则框架下,加强校内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优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通过引进先进的制度与科技,强化人员的培养与管理的革新,一所学校的内控工作效能与品质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这将会为一所学校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7]

4 中职校内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评估

4.1 设定评估指标与标准

中职学校内部监控体系的有效运行,是保障学校财务管理规范、防范风险的重要基石。而制定清晰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则是衡量该体系有效性的关键。基于经典的管理理论,如平衡计分卡理论、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理论等,结合中职学校的实际运营场景,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能够实现对内部监控体系的全面、客观评估[8]。​

从财务维度来看,资金使用效率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例如,某中职学校在实训设备采购项目中,通过内部监控体系对预算编制、供应商招标、合同签订等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使得项目资金实际支出比预算节省 15%,且设备质量达标,这反映出内部监控在资金管理上的有效性。同时,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也是关键标准,可通过审计部门对财务报表的审查结果进行量化评分。

在运营流程维度,采购流程的规范性具有代表性。以教材采购为例,规范的内部监控应涵盖需求申报、供应商资质审核、集体决策采购方案等环节。若某学校在教材采购中,因跳过供应商资质审核,导致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教学效果,这便暴露了内部监控体系在流程管理上的漏洞,可据此对相关指标进行扣分评价[9]。​

从风险防控维度,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是核心指标。借鉴 COSO 内部控制框架理论,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学校,能够及时识别如招生诈骗、基建工程违规等潜在风险,并快速启动应对预案,相比未建立机制的学校,其内部监控体系有效性更高。可根据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造成损失程度等进行分级评价。​

在学习与成长维度,可考察内部监控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升情况。通过定期开展内控知识培训、组织技能竞赛等方式,若学校内控人员在相关考核中的通过率逐年上升,反映出内部监控体系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效。​

此外,引入实际案例对比分析,将不同中职学校的内部监控体系运行效果进行横向比较,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分析模型,能够进一步细化评价标准,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权威性。通过这样一套系统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不仅能准确衡量中职学校内部监控体系的有效性,更为后续的体系优化与改革指明方向,有力推动中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4.2 开展定期评估与反馈

在中职学校内部监控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定期考核与反馈机制的建立是保障体系持续优化的核心路径。定期考核能够以时间为周期,系统性地审视监控体系在财务规范、流程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实际效能,及时捕捉因政策变化、人员调整或环境变动引发的潜在问题。例如,某中职学校在季度考核中发现实训设备采购流程存在审批延迟现象,通过追溯流程节点,精准定位到部门间沟通不畅的症结,避免了因流程漏洞导致的资金浪费与资源错配风险。​

反馈机制则是推动问题解决的 “加速器”。通过搭建校内多部门协同沟通平台,将考核结果同步至管理层、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及一线执行人员,确保各方对监控体系的薄弱环节形成共识。如某校在年度考核中发现预算执行偏差率超标,通过反馈会议,财务部门与教学部门共同商讨,调整预算编制逻辑,使后续预算执行准确率提升 30% 。这种 “发现问题 - 多方反馈 - 协同整改” 的闭环模式,打破了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实现问题从识别到解决的高效流转。​

定期考核与反馈的良性循环,本质上是对内部监控体系的动态优化。以半年度为周期开展的综合评估,结合月度专项抽查,能够持续跟踪整改措施的落地效果。例如,针对前期考核中暴露的财务信息透明度不足问题,某学校在引入信息化财务系统后,通过后续考核对比发现,数据更新效率提高 40%,信息差错率下降至 1% 以下。这种持续改进机制,不仅增强了内部监控体系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更为中职学校在资源分配、风险防控和战略决策等方面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推动学校治理能力向精细化、科学化方向迈进。

4.1持续改进与优化内部控制制度

在会计体制改革的浪潮下,中职学校面临着提升经费使用透明度、优化财务管理流程等多重挑战,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成为强化内部管理的关键突破口。为应对这一现状,引入第三方审计公司成为保障财务规范的有效手段。第三方审计凭借其独立性与专业性,定期对学校财务收支、预算执行等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可有效规避内部监督可能存在的局限性,确保会计资料真实可靠。例如,某中职学校通过引入第三方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了部分项目资金挪用问题,显著提升了财务管控水平。​

同时,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风险评价模式不可或缺。该模式以学校采购、基建、招生等经济活动为评估对象,运用风险矩阵、情景分析等工具,定期识别潜在风险并评估风险等级。以招生环节为例,通过风险评价模式提前预判虚假招生宣传、违规收费等风险,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降低风险发生概率。此外,风险评价结果还能为学校资源分配提供决策依据,助力管理层优化资金配置,提升办学效益。​

通过第三方审计与风险评价模式的协同推进,中职学校得以构建起更为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不仅有效化解会计体制改革带来的挑战,更为学校长期稳定发展筑牢管理根基,推动中职教育迈向规范化、高质量发展轨道。

结论

中职业技术学校内部控制体系是建立和完善会计核算体系的关键所在。高校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整体运作与发展。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内部控制体系的现状和挑战的剖析,可以看出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内部控制体系受到了新的影响。会计制度对中职业技术学校的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要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控监管效能,推进校内内控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赵欣蕊.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讨[J].产城:上半月, 2023(4):0264-0266.

[2]张云霄.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强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路径研究[J].品牌研究, 2023(33):0223-0225.

[3]鲁泽东.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探析[J].新金融世界, 2022, 21(1):2.

[4]衣秀娥.新会计制度下强化基层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J].中国乡镇校内会计, 2022(3):135-137.

[5]王璟璇,王平.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业财融合与内控管理体系提升研究[J].会计师, 2022(14):113-117.

[6]罗嘉.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探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2(1):3.

[7]王璟璇.政府会计制度下河北省高校业财融合嵌套内控管理体系提升研究[J].商讯, 2022(24):37-40.

[8]宋静.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J].中国市场, 2023(9):145-147.

[9]王洁.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应对措施[J].金融文坛, 2023(2):120-122.

[10]吴文臣,马思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策略探究[J].国际商务财会, 2023(8):90-93.

作者简介:张婷(1984.2.24一),女,汉族,上海人,中级职称,第一本科,专业为行政管理专业;第二本科,专业为会计学。

参考

赵欣蕊.新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讨[J].产城:上半月, 2023(4):0264-0266.

张云霄.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强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路径研究[J].品牌研究, 2023(33):0223-0225.

鲁泽东.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医院内部控制管理探析[J].新金融世界, 2022, 21(1):2.

衣秀娥.新会计制度下强化基层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J].中国乡镇校内会计, 2022(3):135-137.

王璟璇,王平.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业财融合与内控管理体系提升研究[J].会计师, 2022(14):113-117.

罗嘉.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优化策略探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 2022(1):3.

王璟璇.政府会计制度下河北省高校业财融合嵌套内控管理体系提升研究[J].商讯, 2022(24):37-40.

宋静.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J].中国市场, 2023(9):145-147.

王洁.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应对措施[J].金融文坛, 2023(2):120-122.

吴文臣,马思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策略探究[J].国际商务财会, 2023(8):90-93.

作者简介